煤矿安全生产三维仿真库通过使用最新三维动画模拟技术制作,以影视动画方式再现煤矿职工井上、井下作业过程和生活场景。“煤矿安全生产三维仿真库之事故案例集一”高精度、高仿真性直观展示最近几年来煤矿职工井下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机电事故(共7起)、顶板事故(共9起)、通风事故(共2起)、瓦斯事故(共4起)、水害事故(共5起),系统的总结了煤矿易发、常见事故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规律,对如何遏制煤矿各类事故的发生提出了有效的防治对策。
煤矿安全生产三维仿真库通过使用最新三维动画模拟技术制作,以影视动画方式再现煤矿职工井上、井下作业过程和生活场景。“煤矿安全生产三维仿真库之事故案例集二”高精度、高仿真性直观展示最近几年来煤矿职工井下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机电事故(共10起)、爆破及爆炸事故(共4起)、火灾事故(共4起)、其他事故(共5起),系统的总结了煤矿易发、常见事故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规律,对如何遏制煤矿备类事故的发生提出了有效的防治对策。
本片通过最鲜明的实例和最直观的教育,来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可作为煤矿企业区队班组在班前、班后会上进行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的生动视频教材,也可作为煤矿安全培训教学的课件使用。
扫描二维码,到本店淘宝店铺购买
本书着重介绍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知识、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方法,地质填图工作的程序、内容、方法等及实习区地质概况。全书共分2篇,第一篇共计9章:主要讲述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地质技能要求与训练工作方法、地质填图中原始资料取得与整理、地质报告编制等内容。第二篇共计7章:全面介绍了秦皇岛石门寨地区的地层、岩石、构造、地貌、矿产等地质特征及实习路线地质等内容。 本书适用于地质类专业的地质填图教学实习指导,也可以作为野外地质调查人员参考。
秦皇岛野外地质教学实习是高校地质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在学生掌握了基础地质学知识后进行的野外系统锻炼。其任务是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内容的实战和训练,使学生掌握野外综合地质技能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运用地质学知识解决实际地质勘查任务的能力,从局部、不同方位和全局等信息的调查,对出露的主要地质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掌握地质调查和分析手段,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野外地质调查实习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矿物、岩石、地貌等野外鉴定、观察、测量和描述的方法;掌握实习区典型地层层序和主要地质时代的岩性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旋回和分层标志及接触关系;掌握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的野外识别标志、野外描述和鉴定方法;观察和分析河流、海洋和风的地质作用形式、类型;了解和分析矿产形成原因和特征;掌握野外地质填图的工作步骤和方法、野外实测地质剖面的方法与技能、综合地质报告撰写的基本格式和要求等内容。秦皇岛石门寨地区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多彩的地质、地貌现象,地层出露齐全,化石丰富,地层界线明显,构造典型,成为各大北方高校地质实习的重要场所。
本教材的编写是在多年的野外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实地踏勘和测量完善基础上,结合对兄弟院校调研的结果,经过充分论证和精心设计,编写内容突出。
本书共分两篇,共16章。第一篇共9章,主要介绍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针对野外的工作方法,介绍了地质剖面的测绘技术以及对实测资料的整理、地质测量方法、地质素描方法、地质报告的编写等;第二篇共7章,主要介绍了秦皇岛石门寨地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出露及其分布特征、地质构造类型及其特征、区内的主要岩石矿物特征及其类型、矿产资源类型及其分布、石门寨地区实习的主要路线地质等内容。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河北省本科教学综合改革试点———资源勘查工程项目和河北省煤炭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的联合资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写人员水平所限,有关的内容和编排难免有不妥之处,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5年11月
第一篇 野外地质调查基础知识
第一章 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概述………………………………………………… 3
第一节 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目的和任务………………………………… 3
第二节 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内容………………………………………… 3
第三节 野外地质调查的类型与任务……………………………………… 4
第四节 区域地质调查的一般野外工作方法……………………………… 4
第二章 地形图及其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6
第一节 地形图的内容和表示方法………………………………………… 6
第二节 地形图的阅读……………………………………………………… 8
第三节 利用地形图在野外定点………………………………………… 10
第三章 地质罗盘的使用……………………………………………………… 11
第一节 地质罗盘的结构………………………………………………… 11
第二节 磁偏角的调整…………………………………………………… 12
第三节 地质罗盘的使用………………………………………………… 13
第四章 手持GPS在野外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17
第一节 手持GPS参数的设置…………………………………………… 17
第二节 GPS手持机在野外区域地质调查填图中的主要作用………… 20
第三节 GPS定位结果在地形图上的标定……………………………… 22
第五章 野外地质素描………………………………………………………… 27
第一节 地质素描的概念………………………………………………… 27
第二节 地质素描的基本步骤…………………………………………… 28
第三节 地质素描的种类………………………………………………… 29
第六章 岩石学野外观察与描述……………………………………………… 35
第一节 沉积岩的野外观察和描述……………………………………… 35
第二节 岩浆岩的野外观察和描述……………………………………… 52
第三节 变质岩的野外观察和描述……………………………………… 60
第七章 构造地质学野外基本工作方法……………………………………… 64
第一节 褶皱的野外观察与研究………………………………………… 64
第二节 节理的野外观察与研究………………………………………… 66
第三节 断层的野外观察与研究………………………………………… 67
第八章 野外标本、样品的采集和整理………………………………………… 70
第一节 采样工作的一般要求…………………………………………… 70
第二节 地质调查中主要标本采集的种类和要求……………………… 71
第三节 标本编号………………………………………………………… 72
第九章 地质填图工作方法及步骤…………………………………………… 74
第一节 地质填图的准备工作…………………………………………… 74
第二节 野外踏勘………………………………………………………… 76
第三节 实测地层剖面…………………………………………………… 80
第四节 野外地质填图…………………………………………………… 91
第五节 地质填图的室内资料整理……………………………………… 101
第六节 地质资料的综合整理及地质报告的编写……………………… 103
第二篇 石门寨地区地质概况
第一章 实习区位置、交通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109
第一节 交通与位置……………………………………………………… 109
第二节 气候……………………………………………………………… 110
第三节 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110
第二章 地层…………………………………………………………………… 111
第一节 上元古界青白口系……………………………………………… 111
第二节 下古生界………………………………………………………… 114
第三节 上古生界………………………………………………………… 116
第四节 中生界…………………………………………………………… 118
第五节 新生界…………………………………………………………… 119
第三章 构造…………………………………………………………………… 120
第一节 褶皱构造………………………………………………………… 120
第二节 断裂构造………………………………………………………… 124
第三节 地质构造发展简史……………………………………………… 127
第四章 地形地貌……………………………………………………………… 129
第一节 构造地形 ……………………………………………………… 129
第二节 斜坡地形(重力地形)…………………………………………… 133
第三节 岩溶地形………………………………………………………… 134
第四节 流水地形………………………………………………………… 135
第五节 海岸地形………………………………………………………… 137
第五章 岩石类型及特征……………………………………………………… 140
第一节 沉积岩岩石类型及岩石特征…………………………………… 140
第二节 岩浆活动与岩浆岩……………………………………………… 142
第三节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144
第六章 矿产…………………………………………………………………… 146
第一节 煤矿……………………………………………………………… 146
第二节 耐火黏土………………………………………………………… 147
第三节 重晶石铅锌矿…………………………………………………… 148
第四节 铁铜矿…………………………………………………………… 149
第五节 其他矿产………………………………………………………… 149
第七章 实习路线观察………………………………………………………… 150
第一节 路线地质………………………………………………………… 150
第二节 地质填图路线观察与描述……………………………………… 178
参考文献…………………………………………………………………………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