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关于建设书香校园、书香社会的重要指示精神,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和科研氛围,提升大学生科学素质,引导大学生了解科技前沿知识,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社于4月22日在南湖校区旷世流年校园阅读体验中心举办了“旷世书香荟”第九期读书分享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太空采矿——月下基地-资源智能化协同建采”,特邀深地工程智能建造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瑞林担任主讲嘉宾。李教授曾在2024年3月7日的《光明日报》上发表了文章《走,到月球采矿去》,介绍了我校在月球采矿领域的进展;2025年3月16日,央视新闻报道了我国首台太空采矿机器人在我校诞生,李教授介绍了为太空采矿机器人“进阶训练”而开展的月球原位环境模拟的研究。我社社长曹巍、副总经理潘俊成、教材编辑出版中心(一)编辑人员以及学生代表参加了活动。
李教授长期从事月球地质勘探、科研站建设、资源原位利用及深部地下战略性矿产储库建造相关研究。首先,他针对月球小重力、超真空、极端温度等极端环境特征和月面工程极端环境适应性、资源能源自给性、原位建采智能化需求,系统介绍了“月下基地-资源智能化协同建采”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依托多功能智能机器人,通过多机协同方式同步开展月球基地建设与资源开采,以最小的工艺代价和设备投入,同步实现勘探评估、基地建设与资源开发三大工程任务。然后,李教授系统剖析了月下基地-资源智能化协同建采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装备需求,给出了当前亟须开展的研究任务与预期研究成果,并从“基础平台”“勘”“建”“用”四个方面介绍了已有研究进展及成果。
活动最后,李教授与现场学生进行了互动交流,解答了他们对于太空采矿感兴趣的问题。
太空采矿如今正在成为一门前沿的交叉学科,我校在2017年设立了太空采矿国际研究中心,依托我校在矿业领域的深厚底蕴,联合国内外知名学府与机构,共同打造了太空采矿研究新高地。本次“旷世书香荟”活动聚焦太空采矿,不仅让大学生们了解了我校太空采矿领域的研究进展,而且拓展了编辑对新兴交叉学科选题的视野。